在线学AI

【罗曼】群核科技接口自动化能力的发展
收藏

【罗曼】群核科技接口自动化能力的发展

价格
0.00
收藏:0
简要介绍
编号 QEcon20250912sh.040 类型 顶会
顶会名称 QEcon 日期 2025年9月12日~13日
地域 上海

一、接口自动化建设与挑战

架构背景:群核科技采用微服务架构,日常迭代约600个服务(核心150个),服务接口数量多,且中台化程度高,面临代码改动质量保障与回归测试效率的核心问题。

自动化发展阶段

本地脚本阶段:存在高成本、低价值问题,编写依赖代码能力,结果查看与维护成本高。

平台化阶段:相比本地脚本,可视化平台编写成本低、无需代码能力、报告统计清晰、维护与调度更便捷,但仍存在case覆盖不足、断言质量差、造数成本高、运行稳定性差四大问题。

二、流量录制回放尝试

工具实践

Kudiffy:基于Diffy和Goreplay,支持智能降噪与全链路校验,但仅支持查询类请求,无法跨环境回放,对环境依赖高。

Kurepeater:基于jvm-sandbox-repeater二次开发,可跨环境回放读写接口,环境依赖低,已融入CI流程,平均回放成功率超95%。

Kurepeater优劣势

优势:测试数据真实、场景覆盖全,自动全量校验无需写断言,稳定性高,无造数成本。

劣势:行覆盖率低(约22%,低于接口自动化的49.23%),误报率高(代码变更、环境参数差异、随机逻辑均会导致失败),存在线上服务影响与数据污染的安全风险。

替代结论:Kurepeater无法完全取代接口自动化,二者各有优劣,需协同使用(如无自动化服务用Kurepeater,服务变更大时辅助使用)。

三、自动化平台能力提升策略

核心思路:以“易用、聪明、强制”为原则,实现提效与卡点保障,让自动化成为测试日常手段。

具体措施

建设提效:通过精准测试触发流量录制,快速生成接口与case;基于AI自动生成、变异case;提供前置/后置脚本、SQL、多种断言规则,简化校验编写。

维护提效:搭建稳定测试环境与监控恢复机制降低失败概率;汇总错误信息并结合AI分析,提供排查路径与解决建议,提升排查效率。

使用提效:对接精准测试平台,事项完成时自动执行测试;在提测、Merge Request等关键节点自动触发;通过机器人及时推送失败与度量消息;自动调整行覆盖率阈值,减少人工干预。

四、收益总结与未来展望

收益

效率提升:case生成成本低至秒级,累计自动生成4k+case,失败排查时长多在5-10分钟。

质量改善:接口自动化行覆盖率平均值15.94%(超12%目标),通过率稳定在98%以上,71.43%人员对自动化投入收益满意。

成本优化:减少无效bug创建,降低人工维护与审批成本。

未来规划:优化左移流程,提升精准分析与子调用mock能力;增强AI生成、变异case的精准性,加强自动化助手能力;实现跨平台融合与更精准的问题定位。


购买后查看全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