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网元故障运维的困境与需求(背景介绍)
核心痛点:传统运维定位时间长(依赖人工排查,多系统数据联动难)、专家依赖度高(人员流动致技术断层)、经验难传承(隐性经验缺乏显性沉淀);同时存在运维工作量增长、业务数据利用率低、智能化程度低、跨团队协作效率低、数据碎片化等问题。
核心需求:提升故障/隐患定界定位能力,减少隐性知识依赖,聚合碎片化数据感知能力,提升异常处理方案优先级,推进运维域知识工程规范化与多维数据统一管理。
二、数据与知识双引擎体系构建(解决思路)
数据引擎:全链路运维数据治理
核心挑战:数据无序与不可信是智能运维的核心瓶颈,需通过治理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高价值资产。
关键策略:一是标准化与集成,统一元数据标准,打破数据孤岛,构建“数据湖”;二是质量保障与资产化,建立稽核与清洗机制,贯穿数据采集、处理、分析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。
核心支撑:数据感知模型为知识图谱和Agent模型提供高质量数据,助力智能应用部署。
知识引擎:可推理、可复用的运维知识工程
体系框架:遵循“知识建模-知识转化-知识消费”流程,以《中兴运维域知识工程规范》为指导,将隐性经验显性化。
关键组件:构建运维知识图谱(含资源图谱、事件传播图谱),定义事件感知模型(映射可观测数据与异常事件),研发图谱推理引擎(基于诊断入口抽取根因推理图)。
知识流转:通过专家汇总高质量数据、大模型抽取文档知识完成知识转化,再经故障根因诊断流程实现知识消费(输入故障信息,经推理输出根因与解决方案)。
三、AI赋能的智能应用实践(实践落地)
“数据+知识”双轮驱动优势:相比传统专家系统,可实现多维数据集中管理、适配动态环境、规范化承载专家经验,推动运维从脚本化/工具化向智能化升级。
三大优化方向
破除数据烟囱:打通KPI、日志、告警等数据的安全传输通道,制定统一数据治理标准,共建数据湖。
构建正反馈体系:联动业务需求,从故障发现、检测、定位到修复形成闭环,结合效果反馈持续优化AI模型与工具。
多图谱协同分析:基于业务依赖构建多图谱语义关联,采用分布式结构支持跨域搜索,精准定位复杂故障根因,并通过根因重要性排序指导排查优先级。
实践案例(“某链路端口DOWN”故障):通过Event/Situation诊断确定入口,经资源子图构造、事件传播图谱裁剪、根因推理图融合三步构建图谱,再借助图遍历算法、机器学习模型或大模型+GraphRAG技术实现因果推理,定位根因。
落地成效:故障覆盖数量显著提升(如从2024Q2的71个增至2025Q1的341个),根因定位时长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,整体故障诊断效率提高近30%。
四、未来展望:全栈自智网络
网元原生智能:在网元集成专用AI芯片,赋予“感知-分析-决策-执行”闭环能力,实现本地化实时计算与推理,减少对云端或人工干预的依赖,成为全栈自智的底层基石。
全域协同演进:从“单点自智”迈向“分布式协同”,海量网元通过协同协议共享状态、协同定位复杂故障、动态优化资源调度,最终实现“主动感知-自主修复-全域协同优化”,故障影响缩至毫秒级,降低运维成本。